現代醫學研究表明,絕大部分大腸癌是由腺瘤樣息肉癌變引起,內鏡下行息肉電切術是首選的治療方法。它具有方法安全,簡便 ,并發癥少 ,效果良好,費用少等優點。雖然內鏡下治療比較安全,但也存在出血、穿孔等并發癥,這些并發癥常常也可在內鏡下處理。
內鏡下黏膜切除術(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,EMR)
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內鏡下治療技術.主要針對胃腸道早期癌、平坦型腺瘤及黏膜下腫瘤。適用于直徑在20mm以下的早期癌及平坦型腺瘤。
一般采用此技術可以完整切除病變,達到和開放外科手術完全切除的效果,常常可以用來明顯診斷,同時也免除了開刀的痛苦。
手術過程:
發現病變: 粘膜染色: 蒂部注射:
電凝切除: 已完整切除: 殘蒂鈦夾
發現病變: 粘膜染色: 蒂部注射:
電凝切除: 已完整切除: 殘蒂鈦夾
發現病變: 粘膜染色: 蒂部注射:
電凝切除: 殘蒂氬氣電灼
黏膜下注射法分片黏膜切除術(Endoscopic Piecemeal Mucosal Resection,EPMR術)
直腸巨大扁平樣息肉
直腸巨大扁平樣息肉
早期腸癌EMR術
早期腸癌EMR術:
直腸類癌EMR
結腸巨大息肉電切術:
直腸巨大息肉電切術:
五個月后復查:
內鏡黏膜下剝離術(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,ESD)近年來國外逐漸開展治療消化道平坦病變和早期癌,而國內有關 ESD的治療只有少數幾家大醫院開展。ESD術在 EMR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 ,ESD與傳統 EMR相比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:1.無論病灶大小都能切除,較大的腫瘤也能整塊切除 ;2.早期癌變粘膜切除的大小及形狀 易被操作者所控制;3.早期癌變粘膜整塊切除率高,易于進行病理組織學檢查,并判斷病變浸潤深度及范圍;4.早期癌變粘膜表面有潰瘍時仍可進行切除治療。目前認為其適應證為只要無淋巴及血行侵潤 、轉移,不論病灶位置及大小,ESD術 均能切除。